第三十四章 不为大而成大

通行版本

大道氾兮,其可左右。

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,功成不名有,衣养万物而不为主。

常无欲,可名于小;万物归焉而不为主,可名为大。

以其终不自为大,故能成其大。

古本合校

道沨呵!其可左右也。

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,万物归焉而弗为主。

则恒无欲也,可名于小;万物归焉而弗为主,可名于大。

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,以其不为大也,故能成大。

古本注释

沨:水声,形容声音悠扬缥缈的样子。读fēng。

古本释义

道缥缈啊!它可以掌握。

成功完事而不称有功,万物归向而不替它们做主。

则经常无欲,可名为小;万物归向而不做主,可名为大。

所以圣人能成为大人物,因其不做大,故能成为大人物。

真经解读

圣人求道,因而得以掌握大道,那么他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了哪些道的原则呢?本章所讲的就是这个问题。

道沨呵!其可左右也。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,万物归焉而弗为主。

道是如此的缥缈,但并非无迹可寻,它所蕴含的道理还是可以被人们掌握的:

首先,道创造了天地万物,但其完成之后并没有称说这一切都是它的杰作,只是默默地观察着它们、庇护着它们。于是可知,人在事成功遂之后,也应效法大道,不居功自傲。如果时机合适,还可以践行“功遂身退”的天之道。

再者,当道行于天下,万物自会顺服。虽然万物都归向大道,但是道并没有替万物做主,而是允许万物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运行。由此可知,即便是万物归向、天下归心,也不能凡事都替人家做主,应该让一切自然地运行。

成而弗居、归而弗主,这便是老子所领悟的并希望人们能够掌握的两条道的原则。

则恒无欲也,可名于小;万物归焉而弗为主,可名于大。

这里的“恒无欲”与第一章的“恒无欲”相同,就是经常无欲之意。老子把经常无欲的状态叫做“小”,而把万物归向却不做主的状态叫做“大”。这一小一大说明了什么呢?这并不是对无欲的贬低,而是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,相对于无欲来说,万物归向却不做主体现了更大的胸怀和更高的境界。因为面对掌控万物的诱惑而能放下,比单纯的无欲更为难得。如果谁能掌握并运用这个道理,那么他就有资格拥有一个与道相同的称号——大。

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,以其不为大也,故能成大。

从对上述道理的领悟中,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:圣人之所以能成为顶天立地的大人物,是因其效法大道,不自高自大,不充大头,不装大尾巴狼。圣人从来不把自己摆到高高在上的位置,人们却更愿意亲近他、拥戴他,于是他才能成为天下敬仰的大人物。

本章评述

道创造了天地万物,但并没有把万物当成是自己的私有物品,它既没有宣称自己功德无量,也没有替谁拿主意。道并不像犹太教、基督教、Islam中的上帝或真主那样,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。道无处不在,又缥缈无形,与众生同在,与万物一体。

有些神被人为塑造成世界的主宰,什么事都要由神所支配,什么人都要听从神的旨意。而真正企图掌控世界的并不是神,而是其背后的人。统治者如能效法大道,不把自己当成了不起的大人物,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人民,那他定然能够民心所向、众望所归,从而成为一个真正的王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