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生之,德畜之,物形之,势成之。
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。
道之尊,德之贵,夫莫之命而常自然。
故道生之,德畜之,长之,育之,亭之,毒之,养之,覆之。
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长而不宰,是谓玄德。
道生之,德畜之,物形之而器成之。
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。
道之尊也,德之贵也,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。
道,生之,畜之,长之,遂之,亭之,毒之,养之,复之。
生而弗有也,为而弗恃也,长而弗宰也,是谓玄德。
遂:使满足。
亭:直。
毒:古通“督”,监督,治理。
复:古通“覆”,庇护。
恃:矜持,自负。
道创生它们,德畜养它们,物质形成它们而器具完成它们。
所以万物尊重道而崇尚德。
道之尊贵,德之重要,它们没有被授予爵位而常常就是如此。
道,创生它们,畜养它们,抚育它们,满足它们,匡直它们,监督它们,培养它们,庇护它们。
创生而不占有,作为而不自负,抚育而不主宰,这叫做玄德。
本章将道与德放在一起来进行阐述,体现了德仅次于道的重要性。
道生之,德畜之,物形之而器成之。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。
老子把万物的生成过程概括为四个步骤:第一步,道生万物;第二步,德畜万物。这两步是从“形而上”的角度来阐述万物生成的初始阶段。第三步,物质形成万物;第四步,器具完成万物。这两步是从“形而下”的角度来阐述万物生成的后续过程。
万物由道而生——它们从一片混沌之中被创生出来。万物被德畜养,这个德在人类社会表现为群体的良知,而在宇宙之中则是指道的觉知。“德畜之”其实就是道通过其觉知维系万物,以维持住万物的存在。万物由物质粒子形成——在道生德畜之后,要想使万物成形,还得由无数个原子或其它微观粒子来组成它们的形体。最后一步,万物被器具塑造成型——塑造的方式也许是大自然中水火地风的鬼斧神工,也许是人为雕琢的巧夺天工,总之所有的东西最后都要经过器具的塑造才能完成。
因为道是万物之源,而德是万物生成之初的重要因素,所以万物必然会尊重其本源之道,并崇尚养育了它们的德。道与德是万物生成过程中最首要的东西,可见将《老子》称为《道德经》还是非常贴切的。
道之尊也,德之贵也,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。
道是尊贵的,德是重要的,但是它们并没有被谁授予过爵位。不像某些被人为编造和吹捧出来的神,道与德的尊贵是自然而然的,是天然具备的,而且是永恒的。
道,生之,畜之,长之,遂之,亭之,毒之,养之,复之。
道对万物所起的作用是如此之多,以至于老子连用了八个词来进行描述:
创生万物——道为万物之源,万物创生于道,这是《道德经》的核心内容之一。
畜养万物——道通过其觉知——“德”——来维系万物,使万物得以存在与成长。故上文中的“德畜之”归根结底还是道畜之。
抚育万物——道使万物能够汲取大自然的能量来滋养自身,从而实现万物生长。
满足万物——道满足万物的各种需要,凡是想要的,最终都能实现。
匡直万物——道既然生养了万物,就有责任在必要的时候教导、矫正万物,而不是任由万物醉生梦死、自取灭亡。道在万物出现严重偏差的时候,往往会以自然灾害的形式予以纠正,使其经受磨练与考验,好重新回到正轨上来。比如地震、风暴、大洪水,以及酷热与严寒。有些偏差比较严重的情况,则需要极大的震撼才能让万物幡然醒悟,这便是发生那种毁灭性灾难的重要原因。
监督万物——道观察着万物的一举一动,万物的成住坏空都在道的觉察之中。所以说,举头三尺有神明,没有什么事能避开道的视野。如老子这般通天彻地之人,便能时常感受到道的存在,不会存有侥幸心理。这里的“毒”字与“督”相通,这种通假字的用法在《周易·师·彖》中也出现过。彖曰:“刚中而应,行险而顺,以此毒天下,而民从之,吉又何咎矣!”其中的“以此毒天下”即以此监督治理天下之意。
培养万物——道把万物看做自己的孩子,自然会对万物寄予期望,进而创造条件培养万物,好让它们得到成长进化。
庇护万物——道为万物的生长而愉悦,也为万物的进化而欣喜。道就像一位母亲,无私地庇护着自己所创造的成果。万物无一不是在道的庇护下才能得以存在,而这种庇护又是一视同仁的,谁也别想得到特殊优待。
道的生、畜、长、遂四个动作是从创生万物到滋养万物的哺育阶段,而亭、毒、养、复四个动作则是从教导万物到庇护万物的养成阶段。道通过这一系列的复杂举措才使万物得以在天地间茁壮成长,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呢?
生而弗有也,为而弗恃也,长而弗宰也,是谓玄德。
道创生万物而不占有——与一些人的想法不同,道并没有因为万物是自己所生就想要占有它们。道允许万物成为独立的存在,而不是把它们当作自己的附属品或达到某种愿望的工具。
道有所作为而不自负——道无为而无不为,其虽有伟大的作为但从不自恃有功、骄傲自负。
道抚育万物而不主宰——道对万物有养育之恩,但并不因此而意欲成为万物的主宰。这与犹太教、基督教、Islam等宗教的教义完全不同。老子告诉人们,道根本不会去主宰万物以及人类的命运,它允许万物拥有相当大的自主性。在道所创建的框架内,万物除需遵循一些基本设定之外,完全可以自由自在地生存下去。同时,道也不会去充当什么救世主,它只是允许一切自然地发生,让万物自力更生、自生自灭。
道的这些超凡之处被老子称为“玄德”,即深奥玄妙之德,或者说道的玄妙觉知。道拥有如此玄妙之德性,怎能不被万物所尊重、所崇尚呢?
本章正式将德的高度提升到了与道接近的层面上,同时以“道生之而德畜之”清晰地表明了道先于德的无可替代的地位,又以“道,生之,畜之……”说明了德派生于道,与道实为一脉的本质。道是万物之源,是生之,畜之,乃至复之等一系列事件的初因。而道生而弗有、为而弗恃、长而弗宰等超凡觉悟则体现出了德的最高境界,故称之为“玄德”。
在第三十八章中,老子将道、德、仁、义、礼的层次进行了排序,即“失道而后德,失德而后仁,失仁而后义,失义而后礼。”其中之德主要是针对人类社会的道德规范而言。从道之“玄德”降落到人类社会之德,已经离开了道所在的层次。而仁、义、礼则更是逐次落入到人伦、规矩等“形而下”之中去了,直至成为了“忠信之泊”和“乱之首”。可见,只有天道与玄德才是万物所共同尊贵的东西,而人为制定的那些德、仁、义、礼则需要审慎对待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