勇于敢则杀,勇于不敢则活。
此两者或利或害,天之所恶,孰知其故?
是以圣人犹难之。
天之道,不争而善胜,不言而善应,不召而自来,繟然而善谋。
天网恢恢,疏而不失。
勇于敢则杀,勇于不敢则括。
此两者或利或害,天之所恶,孰知其故?
天之道,不战而善胜,不言而善应,弗召而自来,战而善谋。
天网恢恢,疏而不失。
注:
1、这里的“括”字在帛书《老子》中为“栝”,其意为箭末扣弦处或某种植物,用在这里并不合适,应为“括”的通假字。其与第十章中“爱民括国”的“括”字写法相同。此字在通行本《道德经》中为“活”,应为抄录笔误。本合校版选用帛书古字,故用“括”字替代。
2、这里的“战而善谋”,在帛书《老子》甲本中为“弹而善谋”,在帛书《老子》乙本中为“单而善谋”,在通行本《道德经》中为“繟然而善谋”,繟为舒缓之意。在帛书《老子》乙本中,“单”字均为“戰”的简写,“戰”为“战”的繁体字。根据文意,此字应为“战”,“弹”与“繟”应该都是抄录笔误。
3、本章在通行本《道德经》中的第四句“是以圣人犹难之”,在帛书《老子》中是没有的。其应该是第六十三章的错简重出,故本合校版将此句删去。
括:约束。
勇气来自大胆则杀戮,勇气来自不够大胆则约束。
此两者或有利或有害,是上天所厌恶的,谁知其故?
天之道,不作战而善于取胜,不言语而善于回应,不召它而自来,作战而善于谋划。
天网广大,稀疏而不遗漏。
本章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章,其中的名句“天网恢恢,疏而不失”可以说是尽人皆知。可是神奇的天网究竟要捕捉什么呢?我们看看老子是怎么讲的。
勇于敢则杀,勇于不敢则括。
“勇”与“敢”这两个字意思相近,但确有差别。“勇”字据《说文解字》所载,其义为气,即勇猛之气;“敢”字据《说文解字》所载,为进取之意,也就是敢于做某事。若按其本义来理解,则“勇于敢”之意应为勇气由于敢作敢为而生起,“勇于不敢”之意应为勇气由于不敢作敢为而生起。这两种勇气的来源完全相反,所以结果也是天壤之别。
如果勇气是来自敢作敢为,或者说由于胆量大而有勇气,会发生什么呢?在这种情况下,此人将会勇猛无惧,天不怕地不怕,遇神杀神、遇佛杀佛。那些因一时愤怒而大开杀戒之人便是如此。
如果勇气是来自于不敢做某事,或者说由于胆小而产生了勇气,那他就会努力约束自己、克制自己。实际上,这种约束与克制也是需要勇气的。比较典型的就是韩信甘受胯下之辱,因其身单力薄,不敢与那些羞辱他的人硬拼,于是就鼓起勇气从人家的胯下爬过去了。还有因不敢冲锋杀敌而有勇气违抗命令的士兵,因不敢反抗主人而有勇气接受虐待、任人宰割的奴隶。是的,与杀戮一样,有些屈辱的、消极的、被动的行为也需要勇气才能完成。没有勇气,谁会去钻裤裆?谁敢违抗军令?谁能忍受虐待和残害?但这种基于不敢而生出的勇气,将导致对自身攻击性行为的强力约束,从而失去战斗力。
此两者或利或害,天之所恶,孰知其故?
此两者指的是“勇于敢”和“勇于不敢”,这两种情况是或利或害的。也就是说,勇气来自于敢作敢为,可能有利,也可能有害;而勇气来自于不敢,同样是可能有利,也可能有害。
我们看“勇于敢”的情况,有利的是杀出一片新天地的大无畏精神,有害的则是杀伐争战、血腥暴力。而“勇于不敢”的情况,有利的是忍辱偷生、保存实力;有害的则是束手束脚,放弃了战胜强敌、创造奇迹的可能。老子说,不论此两者是利还是害,都是天之所恶。上天既不喜欢“勇于敢”的杀气,也不喜欢“勇于不敢”的苟且。一个过于奋力,一个过于敷衍,都不是中道。
“慈,故能勇”(第六十七章),但世人往往并不关心勇气背后是否有一颗慈爱之心。人们要么勇而杀人,要么勇而自保,不知“舍其慈,且勇”(第六十七章)实际上是死路一条。所以老子要问,谁知道上天厌恶这两种(与慈无关的)勇气的缘故?估计很多人是答不上来的。
天之道,不战而善胜,不言而善应,弗召而自来,战而善谋。
与世人喜好杀戮或者甘受束缚不同,天之道是一种超乎寻常的存在,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。
天之道是不战而善胜的——这与“善胜敌者弗与”(第六十八章)是一致的。上天有不争之德,“以其不争也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”(第六十六章)。若要胜过对手,不一定非得与之争战拼杀,很多时候只需战胜自己就可以了。
天之道是不言而善应的——圣人行不言之教,以身作则、随缘点化,潜移默化之间往往能给世人带来深刻的教诲。天道更是如此,虽不言不语却能时时处处给予人们自然的反馈,只是人们往往既看不见它,也听不到它。人的一言一行就像石子激起了涟漪,没有任何事会凭空消弭,它们会在天地间回响,使人感受到宇宙的回音。
天之道是不召之而自来的——此处用了“弗”字,说明这个不召自来者确有所指,那就是天道本身。天道用不着人们的召唤,它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身边。不管你信还是不信,天道就在那里,维系着天地万物,观照着天下苍生。
天之道是战而善谋的——天道并不是一味地忍让退却、苟且偷生,而是:忍无可忍,无须再忍;当战则战,战而能胜;若要战胜,必须善谋;有勇无谋,必遭祸殃。所以像“勇于不敢”那种状态,限制了正常的攻击性行为,使人变得窝囊、颓废、无力应战,甚至都不“知走”,甘等着受虐待,这当然也是天之所恶了。
天网恢恢,疏而不失。
天网是一张无形的大网,这张网所捕获的是所有不合天道的东西,然后对它们晓以利害,指引其回归正途。若有冥顽不灵者,则须回炉重造,反反复复,直至合道。
天网广大,覆盖万物,无人能逃,无处可避。实际上,天网就是天道的体现,是天理的形象化描述。世间万物都得按照各自所遵循的天理来运行,合于其理则运行顺畅,不合其理则运行阻滞。常言道,“顺天者昌,逆天者亡”,即是此理。
天理即自然规律,其普施于万物,虽飘渺无踪,却精密无比,犹如稀疏但从不遗漏的罗网,冥冥之中自能将一切治理得井然有序。就像四季变换、斗转星移,混沌之中自有其秩序。
本章首先说明了进击之勇(勇于敢)与懦弱之勇(勇于不敢)皆为天之所恶,紧接着阐明了什么才是人们应该遵循的天道。天道之境界必然是超凡脱俗的,能使人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审视世界。
天道是能不战则不战,不战而善胜;当战则战,战而善谋。天道是无言的,却总能给予人们精确的回应与反馈。天道是不召而自来的,仿佛一张无边的大网,布满了整个虚空。
天网是天道的象征,是世界的准绳,人类若能顺之而行则万事顺遂,若逆之而行则自投罗网。像“勇于敢”与“勇于不敢”这两种无慈之勇,都是不符合天道的表现。无论是大开杀戒还是苟且偷生,都将被“天网”所收,以令其改过自新。天网恢恢,疏而不失。奉劝世人,好自为之。